造车新势力该放下创业者的「英雄叙事」了
推迟了许久的小米YU7发布,小米汽车正回归其原有节奏,我们期待着创业者雷军以一位普通的汽车人身份开始他的发布会,回应外界的批评与质疑,用产品回应期待。智驾暗战:全民智驾降温,L3如箭在弦
正是AI技术的发展,汽车产业的转型不再是单维度的智能与电动化,而是围绕技术架构、数据驱动方式、安全冗余策略构建多场景的具身智能终端,“车+X”的多元智能生态正徐徐展开,铺陈出一张宏大的时代画面。极氪退市:回归一个吉利
在长安、广汽、上汽、北汽依然在扩张、新设品牌的同时,吉利先行一步,主动开始收缩,此次私有化极氪,可谓在中国汽车市场扔下一颗惊雷。李书福的雷厉风行,杀伐绝断在这一轮转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过半的2024,中国新能源市场卷出二八效应
尽管距离20%-80%还有11个点的距离,但二八定律的趋势已渐行渐近,这意味着一个可能越来越残酷的现实:这个市场的格局正接近稳定、成熟。5年之后,黄仁勋热血归来:英伟达在AI世界称王
两家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竞争将愈发激烈,不仅会推动技术的快速进步,也将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更多创新和价值。超级人工智能的派对开始了:黄仁勋、奥特曼与马斯克现GOAT之争
在英伟达发布2023财年四季报之前三天,刚刚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马斯克发布了一组感慨万分的贴文:黄仁勋首次把英伟达AI系统交付给OpenAI的一些照片。新能源汽车年底再次打响「价格战」
2023年,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从年初打到年尾,一共至少打了三轮,地板价之下还有掘地三尺价。以价换量,再以量换价,是一场可持续的战斗还是最终会迈入死循环?速腾聚创定点流失背后
逐渐内卷的智能驾驶赛道让激光雷达的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但激光雷达厂商也正在被迫变得更加务实。要想活下去,成本管控、量产落地能力,以及健康的现金流都是重中之重,一场激光雷达暗战已悄然打响。CARIAD裁员2000人,大众软件之痛仍在发酵
软件技术已经成为传统车企转型过程中最大的“绊脚石”,从自研到寻求合作,诸多车企仍在摸索。然而市场机遇不会停下脚步等待,进展一再延迟意味着扭转颓势的机会也在持续损耗。没有欧洲,中国车企出海就是一句空话
欧盟开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反补贴调查引发欧洲市场对于中国车企重不重要的争论。欧洲市场对于中国汽车并不仅仅是市场份额,而是欧洲做为一个成熟市场是中国汽车是否成人的一道槛,欧洲严谨的制度和市场环境对于中国...北京现代在华加速「退潮」
北京现代曾是中国车市达成百万产销量用时最短的合资品牌,这一成就被业界赞为“现代速度”。如今,现代品牌市场份额下滑的速度也相当可观,以至于不得不割舍绝大多数的工厂。在合资车企遭遇市场“退潮”的当下,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