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盈利的关键在哪?
规模化、垂直整合是降本盈利的关键。从头部车企的发展经验来看,2023年比亚迪推出部分车型,实现“油电同价”,2024年更是喊出“电比油低”的口号,背后依托的是规模化效应与全产业链垂直整合等能力。2025武汉汽车制造技术暨智能装备博览会即将举办
2024年,武汉国际汽车制造技术暨智能装备博览会携手中国机博会暨武汉国际工业博览会,汇聚全球顶尖汽车制造、工业自动化及机电产品技术创新成果,展现最新智能制造技术与工业装配方案,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2025,互联网巨头放弃造车?
如今,曾经定位泾渭分明的“蔚小理”如今也开始杀入彼此的阵地。在“蔚小理”在2025年的新车规划中,蔚来将推出第三品牌,小鹏计划进军增程市场,理想则将推出纯电车型。自动驾驶这一年:上市潮、技术战、淘汰赛
上市后的自动驾驶企业,尚且没有松一口气的机会。目前还在冲上市的企业,更要赶在“巨浪”来临前顺利“上岸”。买车送「平价茅台购买权」?各地车市年底冲量
12月初优惠活动的集中放量对车市起到明显提振作用。乘联分会统计数据显示,12月1日-12月8日,国内乘用车市场零售50.2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长32%,环比上月同期增长11%。其中,乘用车新能源市场零...过保电车撑起千亿市场,会是谁的蛋糕
不过,当下一个趋势是一些主机厂品牌开始尝试设置自家维修点,并与宁德时代等电池厂直接谈零配件的供应问题,车企们也意识到提早布局维修市场未来就有更多的机会试错。特朗普最爱的豪车,只能「月销1辆」了?
很难说“敢为天下先”的凯迪拉克未来是否会复制粘贴别克的发展路线,但市场经验告诉我们,靠无休止地降价来迎合消费者,终究非长久之计。第一批新能源汽车面临大考
这几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的红火已经毋庸置疑,无论是街头越来越多的各类绿牌,还是日益普及的充电桩无不彰显着新能源汽车的火热,然而就在最近第一批新能源汽车进入“脱保期”,换车还是换电池日渐成为最大的难题,...大运「商转乘」生死局
最近两年,跨界造车运动已不如几年前那样火热,即便是小米汽车这样的新入局玩家,也没有急于购买资质。此外,品牌成熟度比远航汽车更高的高合汽车,自今年2月爆发危机以来,最终接盘者至今仍未浮现。嘉兴乌镇杀出105亿超级独角兽
据预测,中国搭载L2+/L2++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汽车渗透率将从2023年的3.6%增长至2028年的22.1%,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86亿元扩大至2028年的1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