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垫底、诉讼缠身,300年老字号上会前夕「怂」了?
随着品牌的经济效应愈发明显,企业的商标维权意识也开始加强,尤其是老字号的商标纠纷并不少见,回到津同仁本身,其面临诉讼纠纷、高销售费用、产品单一等系列问题,本次上会前临时取消审议,上市之路尚不明朗。卖摄像头给老外年入13亿,华为前员工干出一个IPO
三年来,靠着卖家用摄像机给老外营收28亿元,睿联技术的确在业绩表现上可圈可点,不过高增长的背后,同样暗藏经营隐忧。估值80亿!广汽杀出一匹「新能源快充独角兽」
“里程焦虑”、“补能焦虑”、“安全焦虑”一直是困扰新能源车的三大难题,而掌握话语权的却是上游产业链动力电池,迫于成本压力,不少车企开始两条腿走路,亲自下场布局电池领域。限电再现,极端气候如何影响投资?
从行业看,碳中和大框架下,从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绿色经济,尤其光伏和新能源车产业成为全球最强产业,并且从中也诞生了无数市值百亿、甚至千亿的超级企业,而这仅是过去十几年来的成就,未来它们的空间,还远不止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