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万人离开京津冀,长三角增量「腰斩」
新一轮“抢人大战”是时候开始了。长三角是不是在“虹吸”京津冀的人口?目前披露的数据还不能直接证明这一点,但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发展思路下,细分行业向特定区域集中的趋势也愈发明显。南昌学合肥,赣州超芜湖
放眼整个中部地区,除了芜湖和赣州,河南的洛阳、南阳,湖北的襄阳、宜昌,湖南的岳阳、衡阳,山西的长治、临汾和大同,都是各省重点培育的副中心城市。如何看待北京硕博毕业生首超本科?
放在“2023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158万人”的大背景下,北京毕业生出现的这个结构性变化,似乎迎合了互联网上关于就业市场的焦虑:本科生怎么拼得过?不“卷”到博士怎么找工作?「虹吸」京沪?杭州离一线还有多远
先从跨越“两万亿”开始。随着落户政策放宽至“大专学历”和“技能人才”,杭州能否重现上一轮“抢人大战”的辉煌?摆在眼前的,注定是一场硬仗。这所「西北第二城」,终于醒了
全力打造“世界稀土之都”。放眼未来,这位昔日内蒙古“一哥”奋起直追。吹响科技创新驱动的号角,以百亿级、千亿级的产业集群规划为基石,力争今年在全国百强城市中排名再前进10位左右。中部「出海口」,湘赣谁能抢先一步?
对外重塑交通优势,对内理顺城市发展构架,一种更为协调的发展思路正在长江中游经济区不断探索。而由此,长江中游经济区还有更高的期望——在现有四个经济区为主的“菱形结构”中,充当新的一角形成“钻石型结构”格...经济第一大省,是时候立个新「人设」了
广东旅游业还有一个视野更高的定位,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要吸引八方来客,粤商务实、好客的“生意经”无不是打动游客的文化招牌。冲击「千万人口城市」,长三角「退一进四」
此前这些城市几乎都喊出过“冲击千万人口”的目标,并且出台针对性举措。在人口增速相对放缓的当下,冲击“千万人口城市”难度越来越大,谁能率先跨过这“一步之遥”?告别厉以宁:他给中国经济改革留下哪些印记
厉以宁曾把自己30年里参政议政归结为四件大事:参与立法、推动股份制改革、扶贫、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他说,“参与改革,推动中国的现代转型,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再上万亿,「塔尖城市」谁动力更足?
眼下,“塔尖城市”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制定“再上一万亿”的目标后,既需要环伺左右,靠创新与速度拼抢发展的资源要素;更需要脚踏实地,基于自身禀赋优化好那块高质量的基石。新能源汽车第 一城,上海被超了
西安“上位”,能顶多久?从陕汽到比亚迪,从比亚迪到吉利,西安深度“绑定”龙头车企得以在新能源赛道弯道超车,甚至成为风光无两的新能源汽车产量第一城。不过,要真正率先“突破”乃至支撑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